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文化市场 ->  文化展览 -> 正文
孙惠芬:从阅读和生活中汲取力量
2019-10-28 10:07:12  |  作者:河北文化网 来源:河北新闻网  |  浏览:2477
0
摘要:10月26日,作家孙惠芬做客我省第七届惠民阅读周暨2019惠民书市。今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10部提名作品中,唯一一部女性作家的作品是著名作家孙惠芬的《寻找张展》。10月26日上午,孙惠芬携作家出版社全新推出的“孙惠芬长篇小说系列”做客我省第七届惠民阅读周暨2019惠民书市,以“出走与还乡”为题,与读者一同分享自己的阅读与创作经验。“回望以往的写作,我经历了‘出走’和‘还乡’两个阶段。我的‘出走’首先从精神上开始,向着城市、向着文明,从乡村出走成为我创作的原始动力。”讲座伊始,孙惠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1.png

  10月26日,作家孙惠芬做客我省第七届惠民阅读周暨2019惠民书市。

今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10部提名作品中,唯一一部女性作家的作品是著名作家孙惠芬的《寻找张展》。10月26日上午,孙惠芬携作家出版社全新推出的“孙惠芬长篇小说系列”做客我省第七届惠民阅读周暨2019惠民书市,以“出走与还乡”为题,与读者一同分享自己的阅读与创作经验。

  “回望以往的写作,我经历了‘出走’和‘还乡’两个阶段。我的‘出走’首先从精神上开始,向着城市、向着文明,从乡村出走成为我创作的原始动力。”讲座伊始,孙惠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读者阐释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17岁被迫辍学,白天在田里干活,夜晚就在寂静的茅草屋里写日记。“当我向往远方又到达不了的时候,我选择用写日记的方式发泄孤独与压抑的心情,书写自己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与向往。”当她意识到文学可以使心灵得到安抚和释放,成为作家就成了她自然而然的选择。

  然而,当孙惠芬通过写作完成了从躯体到精神的共同出走,成为梦寐以求的专业作家后,她却突然发现,虽然自己到达了想象中的远方,精神却并没有找到安放之所,于是又不得不回望家乡。“进城后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拒绝和乡村发生联系。实际上对我而言,拒绝了这种联系,也就拒绝了营养,拒绝了跟社会生活的亲密接触,拒绝了对变革中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入了解和体悟。”孙惠芬表示,远离了大地,想象的翅膀就失去了大千世界之风的助力。“我不得不作出调整,走上‘还乡’之路。这种‘还乡’,不是脚步的‘还乡’,而是精神的‘还乡’。”孙惠芬就在一次次的“出走”与“还乡”之间,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生活、对于文学的感受力,从而获得创作的灵感和力量。

  孙惠芬认为,小说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分泌”出来的,作品总会在因缘际会之中出现。在3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孙惠芬始终执着于书写城乡之间的流动与融合,然而她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寻找张展》,却将目光投向城市中的90后,讲述了一个灵魂救赎的故事。孙惠芬称,这部作品就是源自她生活的意外所得。当时,她的编辑朋友一再请求她写一部有关大学生志愿者的小说,却被她拒绝了。当她与儿子聊起此事时,儿子的话使她产生了书写的念头:“妈妈,如果一件事看似毫无理由地在后边追着你,就一定有它的道理。你为何不能把目光放在我们90后身上?”于是,《寻找张展》慢慢形成。小说描写了一个青年寻找死去父亲足迹的故事。主人公寻找父亲足迹的过程,也是人性回归的过程。孙惠芬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部作品,探寻自己的内心,真正理解寻找的终极目的,能够“安详”面对自己,面对人生的种种考验。

  谈到阅读和生活,孙惠芬认为,这两者对她的创作而言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我前进的每一步都能从阅读和生活中汲取力量。”


作者:河北文化网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