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列表
河北非遗展:春节看展好去处

河北非遗展:春节看展好去处

本网讯(记者刘秀峰)1月26日,由河北省文化厅主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民俗摄影协会、河北博物院承办的《沃土神韵——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摄影大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500余幅人物及环境影像,呈现出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景图。 据介绍,河北省民俗摄影协会的摄影师们,历时两年,足迹遍及全省城乡,从400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陆续拍摄完成一批具有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影像作品。在春节来临之际,特向全省人民作一个阶段性的汇报展览。 艺术评…

文化部部署新时期非遗保护工作六大任务

文化部部署新时期非遗保护工作六大任务

本报讯(记者王学思)如何建立健全可持续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如何有效监督和评估非遗保护工作的责任落实情况?1月14日,文化部在江苏苏州召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会议不仅梳理了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而且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 为了总结和提炼10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时期非遗保护工作经验,全面部署和安排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三五”时期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使制度建设更加符合当前非遗保护工…

京津冀志愿者“联合讲述活动”到河北

京津冀志愿者“联合讲述活动”到河北

近日,由河北省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三地志愿者联合讲述活动(河北站)在河北博物院举办。据悉,此前该活动已先后在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举办。 活动中,来自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等9家博物馆(院)的11位志愿者,为400余名观众讲述了各自博物馆(院)的馆藏精美文物及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中国文化报杨国勇驻河北记者李秋云)

“中国古簪精品展”亮相省会

“中国古簪精品展”亮相省会

(本网讯)9月30日上午,在河北省图书馆一楼展厅展出了中国古簪的精品,作为河北省文化生态系列展之一,“中国古簪精品展”由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图书馆、中国文化报河北记者站主办,此展由我省古簪收藏家林伟民先生的2000余种藏品中精选而出,呈现给观众一场具有精美绝轮的制作工艺和惟妙惟肖的纹饰图案的中国古簪文化盛会,展现了中国古簪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传承。 此次亮相的“中国古簪精品展”,是近年来国内首次规模最大的以中国…

邯郸邺城遗址北朝壁画:满壁风动画中仙

邯郸邺城遗址北朝壁画:满壁风动画中仙

壁画被称为“墙壁上的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提起我国古代壁画,浮现于人们脑海的必然是充盈大唐气象的敦煌壁画,其浩如烟海,让世人惊叹沉迷。然而,有谁知道,在河北邯郸邺城遗址发现的一系列北朝壁画则以其独有的时代特色和超然的画风,卓然而出。它们犹如一幅幅时代的生动画卷,穿越千年,为世人传递着来自北朝时期特有的时代密码。

河北黄骅一市民将50余件战汉时期文物捐赠博物馆

河北黄骅一市民将50余件战汉时期文物捐赠博物馆

河北黄骅市市民曹竹林日前将珍藏了近40年的50余件战汉时期文物捐赠给黄骅博物馆,包括陶豆、陶钵、陶壶、陶罐以及画像砖等。经河北省文物局专家鉴定,其中一对陶豆在河北地区较为罕见,填补了河北省同时期这种器物器型的空白。 据曹竹林介绍,这批陶器均为黄骅市本地出土文物,是他多年来自费收藏。经河北省文物局专家鉴定,这些文物都出自于战汉时期。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一对陶豆,豆盘直径24厘米,高40厘米,底足直径20厘米,豆柄上印有篆文。如此硕大的陶豆在河北地区较为罕见,对研究黄骅战汉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