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关于雄安新区考古调查工作总体部署,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组建了河北雄安新区联合考古调查队第七小组,于2017年6月27日至7月15日,对雄安新区中期发展区200平方公里区域地上文物遗存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队员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酷暑,完成了雄安新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录的地上文物遗存点的复查工作,并对近现代红色文物遗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具有时代特点的公用、民用建筑、水利设施等进行了全面踏查和登记。调查小组本着科学、精准的态度开展普查工作,用进二十天的时间,完成了复查…
燕下都遗址 位于保定易县城东南,是东周时期燕国的都城之一。城址在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的一个南北宽6—11公里、东西长约30公里的狭长地带的中部,城址中间有南北纵贯的1号河渠(传称“运粮河”)将全城分成东西两部分。西城平面不规整,东城平面略呈横“凸”字形,发现城门和城垛各三个。东城的文化遗存异常丰富,为人们活动的中心,亦是燕下都城规划设计的重点,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市民居住区和陵墓区。根据文献记载,燕下都最早是在燕桓公(前697—前691年)时徙都于此,当时称临易,亦称易,到燕襄公时…
自去年5月以来,考古人员在河北黄骅郛堤城遗址附近累计发掘出土战国、秦汉时期瓮棺葬110余座。近日,河北省多个科研院所和高校启动瓮棺提取和修复工作,将用半年时间,同步采集人骨和DNA,进而系统研究瓮棺。 经过3个月持续发掘,考古人员已发掘出土113座瓮棺葬,经鉴定为战国时期器物,其中6座经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鉴定为成人瓮棺葬,107座为儿童瓮棺葬,墓葬形制与规模全国罕见。 目前,工作人员已修复完成40余件葬具,涵盖了釜、瓮、盆、罐、甑等10余种陶器器型,其中既有专门用作葬具的筒…
日前,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会议,听取河北省文物局及相关单位关于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的专题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目前,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已经完成雄安新区中期发展区约200平方公里文物调查工作,共登记各类文物遗存79处。在此次文物调查中,南阳遗址考古工作获得重要发现。南阳遗址位于雄安新区容城县南阳村村南,是春秋战国时期遗址,该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月28日,联合考古队对南阳遗址开始勘探。此前,这里曾出土了…
日前,省公安厅决定自6月至8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严厉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向各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发起凌厉攻势。 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公安机关将对近年来本地文物犯罪情况,特别是是盗掘古墓葬、古文化遗址、盗窃田野文物、倒卖、走私珍贵文物案件的发破案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确定掌握本地文物犯罪的态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对未破积案组织再研究、再会诊,全力缉捕文物犯罪网上逃犯,在文物、古玩市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场所、行业和领域内,坚决打击文物非法交易活动。对于现发文物犯罪重大案件,将…
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总动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调研部署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2017年4月28日,河北省文物局在石家庄市召开了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动员会,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唐炜副司长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国家权威科研机构以及北京、天津、河南、山西等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保定、石家庄、邯郸、邢台4市以及雄安新…
原标题:两会代表委员呼吁:科技助推文物保护急需多方助力 当下,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正处于从手工作坊模式向现代化、科学化模式转变的过渡期,迫切需要现代科技手段和高端技术装备给予支撑和保障。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以科技手段支撑文物保护工作也成为今年两会上文博界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科技参与文物保护要落到实处 全国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始终是用高科技手段助力文物保护的重要呼…
2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开启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今年共有超过3.7万人次的考生报考传媒大学,比去年增加了近万人次。竞争最激烈的是表演专业,平均231人竞争一个名额,热门的播音主持专业平均89人竞争一个名额。今年传媒大学新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娱乐方向,主要培养电子游戏策划运营人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熟悉学校和考试环节,传媒大学使用了VR虚拟现实技术。考生可以在考前通过三维动态视景,提前了解考场的排列布置。 据了解,今年报考该校艺术类本科的总人数为22078人,总人次为37088人次,比去年…
育人与用人,专业与就业,成长与进步
近日,由河北省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三地志愿者联合讲述活动(河北站)在河北博物院举办。据悉,此前该活动已先后在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举办。 活动中,来自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等9家博物馆(院)的11位志愿者,为400余名观众讲述了各自博物馆(院)的馆藏精美文物及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中国文化报杨国勇驻河北记者李秋云)
(本网讯)9月30日上午,在河北省图书馆一楼展厅展出了中国古簪的精品,作为河北省文化生态系列展之一,“中国古簪精品展”由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图书馆、中国文化报河北记者站主办,此展由我省古簪收藏家林伟民先生的2000余种藏品中精选而出,呈现给观众一场具有精美绝轮的制作工艺和惟妙惟肖的纹饰图案的中国古簪文化盛会,展现了中国古簪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传承。 此次亮相的“中国古簪精品展”,是近年来国内首次规模最大的以中国…
壁画被称为“墙壁上的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提起我国古代壁画,浮现于人们脑海的必然是充盈大唐气象的敦煌壁画,其浩如烟海,让世人惊叹沉迷。然而,有谁知道,在河北邯郸邺城遗址发现的一系列北朝壁画则以其独有的时代特色和超然的画风,卓然而出。它们犹如一幅幅时代的生动画卷,穿越千年,为世人传递着来自北朝时期特有的时代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