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物馆等场馆相继推出“云展览”等线上模式,不仅带来了全新的参观体验,也“链接”起更多的观众。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一些文博机构逐渐恢复现场展览和参观。那么,“线上”“线下”的展览如何互融共通,如何让“云展览”的体验“活”起来,成为线下展览的有益补充?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河北博物院“天际风情——西藏阿里民俗文化(旅游)展”布置的帐篷实景。“云展览”让参观人数倍增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河北博物院的线下展览节奏。为迎接辛丑(牛年)新春精心筹备的“同在东方——亚洲古代文明…
近日,2020年河北博物院志愿者年会在石家庄市召开。河北博物院副院长徐艳红、社会教育部负责人员及广大志愿者参加了会议。徐艳红代表院领导班子对本年度志愿者适应抗疫、防疫新形势所做出的创新性志愿服务和所获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对全体志愿者的奉献和付出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据了解,河北博物院志愿者正规化服务工作于今年9月1日重新启动后,志愿者在做好抗疫、防疫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志愿服务第一线,全年共服务3690小时、提供讲解服务2117场次,服务观众13423人次,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河博志愿者的责…
日前,记者从河北省图书馆获悉,“在文化的阳光下——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捐赠作品展”将于12月15日至29日在河北省图书馆云水展廊及省图官网隆重推出,开展当天将举办捐赠仪式。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是由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河北省民政厅批准的省级社会团体。几十年来,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的会员先后有一百多人次在全国和国际获奖,大量作品入选历届全国美展并获奖,先后出版近百部学术专著和个人画集,大量作品和论文在国家级报刊发表,产生了广泛的艺术影响。庚子伊始,疫情突发。为留存好特殊时期的历史记忆,河北省图书馆…
近日,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与河北经贸大学签署《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协议书》,双方将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进一步推动武强年画的非遗传承,助力武强年画不断创新发展。当日,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孙立威、副院长聂书法等一行四人来到武强年画博物馆,与武强年画博物馆党组书记刘建勋等相关负责人,就校馆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构建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合作平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与商讨,并达成共识。据介绍,武强年画是优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是“中国农耕艺术的杰出代表…
近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2015—2019年度博物馆研学课程及线路推介活动”公布评选结果,河北博物院的3项研学项目“快乐学堂之探秘中山”“小小美术家快乐临壁画”“民俗精粹吉祥三宝”分别获得“历史类”“红色类、艺术类”和“自然类、科技类、民族民俗类”“最佳课程”。此次推介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河南博物院及平顶山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平顶山分院)协办…
11月13日,记者从邯郸市博物馆获悉,经过紧张的准备和试运行,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人民东路399号邯郸文化艺术中心西侧的邯郸市博物馆新馆将于今日正式开馆。据介绍,正式开馆后,该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新馆除开放《“甘丹”风华——邯郸历史文化陈列》这一基本陈列外,还有《磁州窑瓷器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3个专题陈列及《盛世墨韵——封俊虎书法展》《榆木先生疫情防控科普漫画展》《藏羊绒东方文化创…
日前,中国盲文图书馆南皮县支馆揭牌仪式在河北沧州南皮县图书馆举行,该支馆将通过共享中国盲文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活动资源、培训资源及读者资源,为视障人士阅读提供更多便捷服务。据了解,南皮县图书馆2019年设立了“视障阅览室”,为帮助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享受各种文化服务,在馆外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方便视障人士到达视障阅览室。此次中国盲文图书馆为南皮县支馆带来了包括盲文读物、无障碍电影、盲用软件等在内的价值30余万元的盲文图书、电子产品等盲人阅读设备,用于中国盲文图书馆南皮县支馆的建设。目前,南皮县支馆盲文…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为弘扬正气、凝聚合力,激发全省上下进一步行动起来,尽锐出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弛而不息、顽强奋斗。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河北省图书馆作为政府兴办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职责,我馆为了妥善收藏、保存、开发和利用河北各地各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相关专题资料,传承好新时代奉献精神,更好…
为加快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日前,河北邯郸市曲周县文广旅局做出安排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同时,曲周县图书馆积极行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曲周县图书馆以自身为总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有序推进图书馆分馆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今年以来,为分馆统一调配图书共计8000余册,电脑10台。分馆图书通过总馆统一编目上架,实现了图书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形成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
为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深入推进唐山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创新发展,8月14日,由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唐山市图书馆、部分县(区)图书馆,唐山市部分旅游景区(点)承办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赢积分·免费游景区文旅融合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据了解,自2019年起,唐山市图书馆就开始策划该活动。唐山市民通过借阅图书、参与图书馆举办的网上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等形式获得积分,当累积到相应分值后,即可兑换景区门票。“图书馆负责积分兑换平台的搭建与维护,并利用馆内场地、网站…
为增进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历史文化间的跨学科互动,促进馆际合作,8月11日上午,由河北博物院、浙江自然博物院、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福禄寿喜文化展三方合作签约仪式”在河北博物院举行。三方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决定共同举办“福禄寿喜文化展(暂定)”,该展拟于2021-2022年在浙江自然博物院、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河北博物院依次展出。浙江自然博物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严洪明、副院长杨岭,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胡江、副馆长裘争平,河北博物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罗向军、副院长李新及三方相关工作人员出…
近日,由唐山市政协主办的“重温光辉历史、牢记初心使命”发展成就展暨唐山市政协文史馆开馆仪式举行。唐山市政协文史馆自2019年1月起开始筹建,历经一年多的辛勤工作,终于建成开馆。文史馆综合体工程总面积1100平方米,由文史馆展厅、书画院、议政厅、老干部活动中心、委员之家等功能区域共同组成。其中文史馆展厅划分为协商建国、光辉历程、多党合作和委员风采四个展区,集中展示唐山市政协组织沿革和70年来唐山发展成就及政协在其中的历史贡献。以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绘画和视听资料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呈现给观众…
自2020年5月18日恢复开放以来,河北博物院疫情防控及开放服务工作平稳有序。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作实际,经研究,河北博物院将于2020年8月8日(星期六)起,每日参观限流人数由3000人上调至5000人(9:00-12:00,2000人;12:00-16:30,3000人)。观众可以提前7日(含当天)在“河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或河北博物院官方网站进行实名预约。参观当日,凭身份证或预约二维码,在入口处扫描并出示“河北健康码”后方可进入馆区。参观时需全程佩戴口…
记者从河北省图书馆获悉,该馆将于2020年8月11日起,在做好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开放区域,提高入馆预约上限,开展部分区域限时限流预约服务。据悉,河北省图书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周一照常内部整理不对外开放。开放区域在原有开放区域“总服务台、A区一层大厅、A区一层报纸阅览室、A区二层南侧期刊借阅区、A区三层普通图书借阅区”的基础上,增加“少儿书刊借阅区”,多媒体阅览区和儿童活动区暂不开放。疫情防控期间,读者入馆需提前通过河北省图…
近日,由河北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编纂的《走进雄安》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据了解,该书以雄安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挖掘相关资料,仔细探究历史事实,对雄安新区自然、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进行了生动描述,并对雄安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较为突出的事物、现象进行了深入解读。该书编撰过程中,汇集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突出权威性、完整性、可读性,将雄安新区厚重的历史积淀、优秀的文化基因和独树一帜的人文精神有机融合,让读者切身感受雄安新区概貌与人文内涵,力求为…
为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便捷、智能、高效、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近日,唐山市委、市政府为市民配备了一辆新款图书流动服务车。7月31日,载满各类图书的流动服务车开进了唐山市河北三号小区,唐图流动服务车“首秀”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烈欢迎。“天空中淅沥沥的小雨也没阻挡居民们读书的热情。”流动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居民们秩序井然地走上车,有的查找喜欢的书籍,有的坐下来认真地翻阅,有的办理图书自助借还手续,浓浓的文化氛围瞬间蔓延到车厢的每个角落。该图书流动车容量虽小,但“五脏”俱全。据了…
近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策划组织的河北省首部文学抗疫作品集《守护生命——十二位“燕赵楷模·时代新人”抗疫故事》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河北省广大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挺身在前沿,先后有1100多位白衣天使,披甲逆行支援武汉,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以燕赵豪情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战“疫”之歌。今年4月,十二位医护人员被授予“燕赵楷模·时代新人”称号。为了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花山文艺出版社邀请河北省内优秀报告文学作家进行了深入采访,创作完成…
炎炎夏日,爱阅读的小伙伴们一定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扰,那就是冒着酷暑去借书实在是太难了……现在有一个方法,不用“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清凉快乐的阅读时光,你来不来?日前,为进一步满足市民需求,唐山市图书馆新配备了一辆独一无二的图书流动服务车,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服务点。流动服务,是唐山图书馆长期坚持的品牌活动。据了解,为将图书送到广大市民身边,唐山图书馆平均每年进社区、学校、工地等开展流动图书借阅服务50余次,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流动服务车目前已载满图书,包括文艺、社科、自科、儿童类图书…
6月30日,河北石家庄博源民俗文化展览馆正式开门迎客。该馆位于鹿泉区李村镇红色文化小院内,由盖文东、封永杰、李刚等当地村民自筹资金创办。据了解,李村镇博源民俗文化展览馆是服务社会文化发展的红色收藏及民俗文化综合性展览馆,以红色文化为主、民俗文化为辅,是一个向社会群众展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精神文化平台。目前,该馆共展出报刊、书本、版画、徽章等在内的红色文献实物208件。“本馆努力争取创办集文物、史料、教育、观赏为一体能够深刻展示鹿泉红色文化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展览馆,力争打造一张具有鲜明…
5月30日起,石家庄市博物馆所有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9时至11时,下午14时至17时。每日入馆参观人数控制在200人之内,实行预约参观,预约电话为0311-67663039。观众可在周一至周五9时至15时进行预约。请观众自觉佩戴口罩入馆,入馆前需扫描石家庄市博物馆疫情防控二维码,并配合工作人员接受体温测量,体温超过37.3℃者谢绝入馆。排队及参观请保持1.5米的安全距离。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将进行分散式参观,请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博物馆暂停人工讲解服务,观众可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