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列表
梆腔声韵薪火相传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惠云喜收吴桂云为徒

梆腔声韵薪火相传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惠云喜收吴桂云为徒

今天,由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承办的“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惠云收徒暨河北梆子名家吴桂云拜师”仪式在石家庄举行。 张惠云为国家一级演员,第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张惠云工青衣、闺门旦,扮相俊美,表演大方,嗓音甜润,尤其是她的唱腔,咬字清楚,韵味纯正,清新悦耳。其代表剧目有《陈三两》《秦香莲》《王宝钏》等。 吴桂云为国家一级演员,第2…

“倡导新风尚、营造新气象、创造新业绩—2018年河北省非遗展演进万家暨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石家庄启幕

“倡导新风尚、营造新气象、创造新业绩—2018年河北省非遗展演进万家暨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石家庄启幕

为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近日,由石家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限公司承办的“倡导新风尚、营造新气象、创造新业绩—2018年河北省非遗展演进万家暨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石家庄启幕。河北省文化厅、石家庄市文广新局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以“非遗融入现实生活”为主线,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非遗展演进万家的一次大展。活动以非遗传统技艺展…

“走进新时代·非遗创新成果展”在石家庄举行

“走进新时代·非遗创新成果展”在石家庄举行

近日,由省文化厅支持指导、石家庄市文广新局主办的“走进新时代·非遗创新成果展”,在石家庄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中心举行。此次活动以“非遗融入现实生活”为主线,汇聚了近50位来自我省各地的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演示作品。 古色古香的灵寿县仿古青铜器、精美绝伦的定州缂丝制品,厚重古朴的泊头铸铁壶……活动现场,来自各地的非遗传承人热情高涨,有的忙着推介自己的产品,有的忙着展示非遗绝活儿。“我从事蛋雕几十年,最初是在鸡蛋壳上雕刻,之后推广到鹅蛋壳、鸭蛋壳等,如今又开发出鸵鸟蛋壳等大型蛋雕产品,雕…

河北省非遗展演进万家活动将举行

河北省非遗展演进万家活动将举行

河北省非遗展演进万家暨走进新时代·非遗创新成果展,将于1月20日至21日在石家庄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中心举行。据悉,此次活动以“非遗融入现实生活”为主线,集展陈、体验为一体,观众可观可体验。 据悉,展览将设精品展示区、脸谱区、剪纸区、烙画区、铁板浮雕区、黑陶区、刺绣展区、内画区、布糊画区、面塑区等。作品包括剪纸、内画、面塑、泥塑、绳结、草编、棕编、烫画葫芦、烙画、刺绣、工笔画、陶艺等。展览不仅集合了实物精品,并辅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近年来非遗保护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这些优秀传…

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推广中心建成开放

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推广中心建成开放

近日,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推广中心在秦皇岛市文化广场建成开放,向群众展示全市140余项国家、省、市级非遗名录项目。 目前,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推广中心已完成了非遗展示大厅、非遗走廊、非遗学术厅、非遗文创厅等建设工作,通过非遗项目分布地图、非遗传承人图片墙、实物展示等形式,展示富有秦皇岛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在该中心非遗展示大厅,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7大类非遗项目精彩亮相。 …

河北美术学院2017年第二期(陶瓷烧制)培训班顺利开班

河北美术学院2017年第二期(陶瓷烧制)培训班顺利开班

近日,在文化部非遗司的大力支持下和省文化厅、教育厅的指导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河北美术学院2017年第二期(陶瓷烧制)培训班”开班仪式暨第一期(曲阳石雕)培训班结业仪式在河北美术学院成功举办。陶瓷烧制培训班有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两百余名传承人踊跃报名,最终录取的40名陶瓷烧制传承人将在学院度过为期1个月的学习生活。研培启动仪式邀请了中国文化报、河北日报、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河北省新闻网、腾讯大燕网、石家庄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现场报道。 文化部非遗司管理…

传统戏曲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结业

传统戏曲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结业

近日,传统戏曲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结业。经过1个多月的戏曲专业学习培训,来自全省各县(市、区)戏曲剧团的非遗传承人和骨干演员等40余名学员在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增强了地方戏曲非遗剧种传承活力。 此次研培班由文化部、教育部主办,河北省文化厅承办,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为项目执行单位。在12月25日下午举行的结业汇报演出上,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调研员张晓莉、河北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梁扉,以及河北梆子名家田春鸟、著名河北梆子作曲家李石条等领导及授课专家对研培班…

国际非遗大数据平台发布

国际非遗大数据平台发布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简称非遗大数据平台)在北京正式发布。该平台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指导,永新华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目前已搜集超过3万项非遗项目,收录传承人3000余人,覆盖世界105个国家和地区。 据介绍,非遗大数据平台以互联网为媒介,旨在保护、传承、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建立了非遗项目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唯一的国际标识编码,搜集并整理了全球220万项语言版内容。该平台预计将收集87万中国非遗全量词条。

我省多个非遗剧目亮相首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

我省多个非遗剧目亮相首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

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处,是我国传统戏剧集中分布地区,剧种繁多、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交流频繁。为将传统戏剧更广泛融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培育民众对于传统戏剧的深厚情感,近日,“首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在河南省安阳市举行。 此次参演剧种多数为稀有剧种,剧目辐射四省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类项目。演出剧目全部选用传统剧目,可原汁原味的欣赏各剧种的特色表演。我省四股弦《忠保国》《平江南》参加展演。 展演期间,还召开了“晋冀鲁豫传统戏剧保护工作座谈会”,旨在交流探讨新时期传统戏剧保护、…

河北首个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正式开班

河北首个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正式开班

近日,为落实中央网信办、文化部开展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在文化部非遗司的大力支持下, “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河北首期曲阳石雕培训班”在河北美术学院正式开班。 河北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解建宝代表省文化厅宣布了《关于命名河北美术学院为河北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的决定》,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和河北美术学院校长甄忠义为其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揭牌。 开班仪式上,王…

河北磁县发现东魏北齐时期摩崖石刻佛造像

河北磁县发现东魏北齐时期摩崖石刻佛造像

记者日前从河北磁县文保部门获悉,该县在白土镇北羊城村东山崖璧上发现四尊东魏北齐时期摩崖石刻佛造像,其为研究东魏北齐时期佛像雕刻技艺及磁州佛教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此次发现的摩崖石刻佛造像位于磁县太行山区白土镇北羊城村东一处山崖峭壁上。经专家鉴定,摩崖石刻佛造像共有大小四尊,大的佛造像紧邻而刻,高约55厘米,宽约32厘米,西边为侍者,东边为力士。侍者衣纹疏简,服薄贴体,整体平润光洁。力士持金刚杵肃立,虔诚庄严。佛造像头部部位有损毁,其它绝大部分保存良好。在力士佛造像的…

河北雄安新区全力做好2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北雄安新区全力做好2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记者从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了解到,雄安新区作为新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这一地域的传统文化蕴藏深厚。雄安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共调查213项非遗项目,其中211项为活态存在。 在雄安新区管委会和三县文化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京津冀联合考察团队”主动请缨,承担了雄安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雄县鹰爪翻子拳、容城县高腔戏、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雄安新区人民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这片广袤的热土上,积淀下丰厚的文化蕴藏。一代又一代乡民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使中国传…

故宫首次迎来“茜茜公主”和匈牙利文物

故宫首次迎来“茜茜公主”和匈牙利文物

9月17日,参观者在观看制作于19世纪初的服饰。 当日,“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的匈牙利贵族生活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幕。展览展示了匈牙利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49件(套)珍贵文物。从多方面展现了17-19世纪的匈牙利统治阶级和贵族们的生活风貌。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9月27日,一位参观者在拍摄茜茜公主的照片。 9月27日,两位参观者在观看制作于19世纪初的服饰。

首部石家庄历史人物皮影戏《赵云》将在植物园首映

首部石家庄历史人物皮影戏《赵云》将在植物园首映

献礼国庆,传承燕赵文化。国庆节期间,石家庄植物园将与河北省文化产业协会民间艺术家展演团合作,在园区自然教育基地举办燕赵工匠文化汇展。 届时首部反映石家庄历史传奇人物的皮影大戏——《赵云》将在植物园进行首次试映。游客还可以现场跟非遗手工老师学习手工制作,体验扎染、内画、武强年画和活字印刷术、花馍、纺线、彩珠编织、画扇面等古老技法,欣赏空鼓表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三星堆出土文物展将在河北博物院展出带你感受神秘古蜀

三星堆出土文物展将在河北博物院展出带你感受神秘古蜀

9月26日从河北博物院获悉,由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神·奇·古蜀——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展》,将于9月28日在河北博物院北区开展。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初,138件(套)来自四川的神秘文物,将带领人们进行一次古蜀探秘之旅。 《神·奇·古蜀——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展》将于9月28日在河北博物院北区开展。图为布展现场。记者龚正龙摄 铜立人像、太阳神鸟金饰、铜戴冠纵目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铜太阳神器……记者在河…

河北省文物局举办长城保护培训班

河北省文物局举办长城保护培训班

为进一步做好长城保护管理工作,河北省文物局于9月13、14日在石家庄市举办长城保护培训班。长城所在地八市文物(文广新)局、长城重点县(区)文物部门及相关省直文博单位40余人参加培训。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张立方指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长城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河北省长城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不尽如人意,文物工作者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批示指示精神,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增强能力建设,做好长城保护工作。 河…

河北沙河豆面印花技艺:一个即将消失的非遗

河北沙河豆面印花技艺:一个即将消失的非遗

豆面印花布是以豆面和石灰粉做原料,通过花板印在老粗布上的一项手艺。赵昊摄 当年我们‘全兴号’染的布能做衣服、被面、门帘,是方圆百十里婚嫁用品的首选染坊。现在会豆面印花技术的就剩下我一个人了,我已经老了,如果有一天我没了,这豆面印花就真的失传了。”豆面印花的第八代传承人胡俭星说。 豆面印花,被誉为民间传统印染工艺的奇葩,在我国历史上流传多年。河北沙河北街村的豆面印花始于明末,是以豆面和石灰粉做原料,通过花板印在老粗布上的一项手艺。2006年…

响堂山:“中国石窟缩影”的前世今生

响堂山:“中国石窟缩影”的前世今生

响堂山石窟。图片来源于网络 它位于河北省南端,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 它是北齐王朝最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遗存,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就是响堂山石窟。 历史上,响堂山石窟曾经历了千年的冷寂衰落,也遭受过毁坏掠夺,险些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今天,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新生。 响堂山石窟。图片来源于网络 1 “中国石窟的缩影在响堂” 说起中国的石窟艺术,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有“四大石窟…

中国目前发现最完整最大古玉壁现身河北定州

中国目前发现最完整最大古玉壁现身河北定州

图为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龙螭衔环谷纹青玉壁”。于俊亮摄 15日,正处于陈展阶段的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免费对民众开放。在玉器展厅内,一块国宝级文物“东汉龙螭衔环谷纹青玉壁”,引起参观者高度关注。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块硕大的玉壁保存在玻璃罩内。文字解说显示,该玉璧通高30.5厘米,直径24.4厘米,厚1.1厘米,玉质呈青色半透明状,外沿处有宽带一圈,内饰规整的谷纹。上方凸出透雕相对双龙衔环,龙身卷曲蜿蜒,用细线刻出五官及足爪,间饰云气纹。两侧镂雕形态各异…

书法的丰碑——正定《龙藏寺碑》考察记

书法的丰碑——正定《龙藏寺碑》考察记

《龙藏寺碑》局部 《龙藏寺碑》拓片 《龙藏寺碑》碑亭 你若是到了正定,就会想起来很多正定的别称或者相关联的地名——镇州、真定、恒山等。这些都与正定有关,可是,再有关联也响亮不过常山,《三国演义》里常常听到赵云说“常山赵子龙是也”。 走进古城正定,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历史的遗存。颜真卿的《祭侄稿》主体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常山太守颜杲卿与其子颜季明为抵抗安禄山叛乱,双双惨遭杀害,其英魂不朽于史册。《祭侄稿》于书学史上也有重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