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网 >> 备用

沧州:43个文化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脱贫

2019-03-18 作者: 李秋云 来源: 访问量:131

河北省沧州市把乡村文化旅游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乡村文化旅游从“零起步”到“精细化”,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到目前为止,43个文化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脱贫,其中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脱贫396户、1148人。


沧州新貌.jpg


早在2016年,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12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定并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沧州市43个村被列入其中,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沧州市入选的4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均具备了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好,成规模的种植、养殖、手工艺等特色产业基础;交通区位条件好,村庄临近城镇、交通干线、景点景区;所在县(市、区)及乡镇重视旅游扶贫工作,有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条件等。


献县马本斋纪念馆.jpg


3年多来,沧州市瞄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目标,为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机制,最大限度释放旅游扶贫效应,起草并印发《关于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机制的实施意见》。该市精心打造渔乡生活旅游区、休闲农业游乐区、红木文化休闲区、创意田园度假区、杂技民俗体验区和古韵时尚康养区六个特色乡村旅游片区,把周边贫困村纳入旅游景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营销,增强景区对周边贫困村的辐射和拉动力。同时,积极做好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河北孔献山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吴氏天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8家涉旅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方式帮助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南皮正大公园.jpg


该市南皮县借助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走出一条“旅游+互联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其中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将本地区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放到网上销售,拓展销路,形成联动效应,涌现出一批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献县垒头乡沈于村,依托孔献山庄温泉度假中医培训基地,建立乡村商业联动体,以“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旅游+康养”新业态,开展结对帮扶,带动附近村民就业,新机制为旅游扶贫拓宽了渠道,注入了活力。


沧州市还不断培育扶贫典型,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动,发展旅游新业态,挖掘旅游产业扶贫新典型,培育出较为成熟的吴桥桑园镇、东光县小邢村和兴大伟农业合作社、青县清州镇司马庄绿豪农业专业合作社、献县孔献山庄、盐山县韩集镇薛堂村等6个旅游扶贫典型,并涌现出吴桥杂技山水田园综合体等新一批乡村旅游发展领头羊,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好榜样。


上一页: 唐山:再获“中国北方瓷都”特色区域品牌称号 下一页: 石家庄商贸文旅:新业态 新体验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