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网 >> 舞蹈

河北梆子基础传承的一面旗帜——彭蕙蘅

2018-08-21 作者: 河北文化网 来源: 访问量:27

有人问她,把自己的精华都传授给别人,你靠什么吃饭?出身于教育世家的她说,河北梆子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繁荣,薪火相传才是事业的根本。学生学习六年,每半年一出戏。她把继承的、创作的、演出过的剧目,《窦娥冤》《宝莲灯》《蝴蝶杯》《洪湖赤卫队》《大登殿》《王宝钏》《武松杀嫂》《孟姜女》《牺牲》《打神告庙》等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从2002年至今,她从最基础的教学做起,去书店翻阅无数文献,寻找各种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录像。她多次走访名家请他们来为学生教学授课,丰富戏曲传播内容博采众长。

今年上半年,文化部戏曲校进校园工程推广,她培养的学生有13位窦娥,在各大院校舞台竞相绽放。她的朋友圈一片祝贺和点赞!她从培养六年的学生康佳欢,康佳乐,李晓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她爱才惜才,家境贫寒的孙娜自身条件优秀,又努力刻苦,却交不起学费。她自掏5000元,留住人才进行培养。现在孙娜在河北梆子青年团供职,是全国都曲指可数非常优秀的河北梆子青年演员。外地学员来学戏,怕他们花销大,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让他们居住。她的网名叫蕙质蘅香,花一样美好芳香的女子,心地纯洁善良,品德高尚,她就是——彭蕙蘅!

2018年初,她自演配角带领众弟子同台演绎《窦娥冤》在央视11频道《青春戏苑》栏目上惊艳亮相。这是一次河北梆子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河北梆子未来的画卷。

河北梆子《窦娥冤》是一部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其中,以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齐花坦的版本流传最广,而彭蕙蘅正好师从齐花坦。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复排新剧,年仅16岁的康佳欢领衔主演饰演窦娥。彭蕙蘅甘当绿叶演起配角菜婆,一个是梨园新秀,一个是观众公认的艺术大家,两个人的表演的深情投入。舞台上一亮相,便赢得了满堂喝彩。录制现场,河北梆子名家张秋玲眼含热泪观看。

彭蕙衡上课的时候都是言传身教。云手、盘腕、转身、眼神、圆场一点一点从基础做起。一遍遍反复示范边做边提示学生,要把旦角的美展现出来。学生们跑圆场,她就跟着一起跑。几节课下来,腿都肿了。排窦娥冤,她哭的眼睛肿了一个学期。表演唱腔她一遍又一遍给学生们做示范指导学生,窦娥情绪在哪?叙事在哪?在哪高亢,在哪低徊,在哪里更能把观众带入。她严谨而认真的教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她常说,当我们走进练功房,踏上这块地毯。它在我们心里这就是一块圣地,这是一个戏曲人修行的道场。我们要对它充满了敬畏。一定要把心沉下来,皈依在戏里,在人物的情绪中。听她讲“朝益暮习,反复专研”。听她讲“预知平直,则必准绳;预知方圆,则必规矩距”。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做好基本功,没有捷径,没有什么其它办法,只有勤学苦练,反复揣摩。有了基础的骨骼,才能在此基础上填肉加筋,让人物生动丰满鲜活起来。所谓精雕细刻,就在这千锤百炼之中。听她出口成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讲课。看她的学生演出,扎实的基本功在舞台上的精彩亮相,心里就暗暗鼓掌点赞。

练习甩水袖,冲袖,背袖,绕袖,肩、肘、腕、指的运用反反复复,地毯上的灰尘都飞起来了。嗓子喊哑了一个学期。她在练功房示范说戏教戏。累的回了家不想动也不想说话。真可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她常说,搞艺术传承就是要隐忍,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要有殉道者的精神。她的学生孙娜,康佳欢,康佳乐的《打神告庙》水袖功,手随心动,卷舒随心。松弛协调,刚劲而柔韧,曼妙绝仑。

现如今,她又在利用暑假假期做“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家收徒传艺工程”。她以戏为桥,培训南苏丹留学生、韩国留学生。走进孔子学院,传播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她紧锣密鼓,马不停蹄,奔跑在戏曲传承的路上。

彭蕙蘅是国家一级演员,第13届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曲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戏曲家协会副主席,第八、九、十届河北省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1984年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同年分配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历任演员、主演、领衔主演、青年团团长。多次随团带团赴日本新加坡,法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哥仑比亚等国家进行交流演出。为河北梆子艺术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


上一页: 廊坊市壹佰剧院上演民族舞剧《恰同学少年》 下一页: 我省在“唱响黄河 歌颂中华”民歌展演中喜获佳绩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