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位眼科医生都有这样的经历:
患者神情焦虑、表情凝重的进入诊室:“医生,快帮我看看,我的眼睛出血了,好吓人呐”。医生往往会神态自若的安抚患者“不要紧的,是结膜下出血”。
关于结膜下出血,下面让我来为您答疑解惑吧!
什么是结膜下出血?
结膜下出血是指结膜下小血管破裂所导致的出血。出血易积聚形成片状,堆积在结膜下组织内,在结膜下形成鲜红色或红色斑块。
结膜下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大多数结膜下出血无任何诱因。
也有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
1.外力的刺激:剧烈咳嗽、大力打喷嚏、举重物、暴力揉眼、眼部外伤或手术等。
2.全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等。
3.过度劳累、酗酒、咖啡、浓茶等刺激。
4.眼部感染:结膜炎、角膜炎等
结膜下出血有什么症状呢?
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偶有轻微眼涨和异物感。
结膜下出血怎么治疗?
1.在出血48小时内,可以冷敷,使毛细血管收缩,防止进一步出血。
2.在出血48小时后,可以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使出血尽快吸收。
3.寻找病因,针对相关病因进行原发病治疗。
4.缓解症状:若眼部出现干涩或异物感,可以应用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治疗。
一般结膜下出血1-2周可以自行康复, 不影响视力,无需太过担心。
如何避免结膜下出血?
1.避免外力刺激:避免揉眼、用大力及眼部外伤
2.控制全身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患者,应妥善控制病情,减少结膜下出血风险。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生活,减少饮酒,避免熬夜,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导致眼疲劳。
结膜下出血虽然对健康无明显损害,但如果频繁出现结膜下出血或伴发其他眼部症状,请及时就医。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