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初创于明代末期,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中国皮影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因以唐山地区乐亭、滦县、滦南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又称乐亭影、滦州影,又因其影人、道具多用驴皮制成,故还称驴皮影。2006年唐山皮影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中国皮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唐山皮影人物分为生、小、髯、大、丑等5个行当,影人由头茬和戳子两部分组成,头茬指头部,可以拆卸,戳子指身子,肩、腰、肘、腕、膝用线装订,可以自由活动。演出时,影人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透射映在白色的影窗上,随着乐器伴奏和唱腔配合,营造出“一口叙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艺术氛围。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