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当年产业工人的风采贡献和工人作家自学成才的艰辛历程,共同探寻那些隐匿于岁月深处的答案,讴歌产业工人,助力中国制造;为促进“寻找孔秀”活动深入开展,挖掘培育文学人才;为促进全民阅读活动,讲好本土故事、繁荣文学创作,着力丰富“这么近,这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内涵外延,电影《孔秀》原著图书分享会于12月29日在石家庄图书大厦举办。
备受瞩目的从车间走来的工人作家张秀珍携其力作《孔秀》(本土作者、本土故事、本土造的电影同名小说)与读者见面对话,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回答读者关心的话题。引领读者回到20世纪70、80年代,看一看“孔秀”的成长之路,感受她饱满的奋斗精神和力量。
当过砸石工、钳工、印染工,同时抚养3个孩子的张秀珍在9平米的陋室里刻苦创作,最终成为一名在30多家报刊发表50多篇小说、30多篇报告文学的工人作家。聚焦女性成长,呈现向上力量的《孔秀》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同名电影荣获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等多项奖励,成为热评最多的励志电影。
活动由石家庄市总工会指导,石家庄市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服务文化网、河北盛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花山文艺出版社协办,石家庄书城与陈步峰服务文化工作室承办。
张秀珍外孙——金粟小宇小朋友声情并茂的朗诵电影《孔秀》里面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台词,为整场活动拉开富有独特色彩的序幕。
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以《“九大传奇”铸就孔秀品格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为题做了分享。他说,《孔秀》是石门历史的缩影和真实写照,是本土作者本土故事本土造的“土特产”, 是应该珍视的河北省的文化宝贝,是“这么近,这么美”的最好佐证,是展示太行风骨自强不息的优秀群体,是燕赵大地和产业工人的靓丽风景,是激人上进的、应该认真品读的好书!
听完陈步峰先生的分享,与会嘉宾对富有传奇色彩的“孔秀”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崇高的敬意,并就其关心的话题进行提问,《孔秀》作者张秀珍、电影《孔秀》出品人杨敬、制片人张阿莉一一作了解答。
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徐宁副院长、省老年大学教授张继胜对《孔秀》作品的特点意义做了专业精到的分享。
石家庄市总工会副主席张瑞红表示,电影《孔秀》和同名小说孔秀是纯粹的本土作者本土故事本土造的佳作,是河北省的“文化宝贝”和“文化符号”,我们要百倍珍惜呵护,学习传播弘扬孔秀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促进全民阅读的发展,强化石家庄人的自强自信,凝聚起宣传石家庄建设美丽石家庄的磅礴力量,为文化强国中国梦贡献力量。
张瑞红讲,张秀珍是总工会培养出的工人作家,我们对《孔秀》电影与小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专门增印了3千册《孔秀》,印发给各级工会组织学习宣传。孔秀即是一面旗帜,又是一个群体,不仅在80年代的工人文学讲习班培养了两千名工人作家,而且在全市全省还“潜伏”着不少孔秀式的作家,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深入开展“寻找孔秀”活动,挖掘打捞培育作家人才,不断壮大创作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宣传他们的贡献,繁荣文学创作,讴歌产业工人、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歌颂劳模工匠企业家和我们的现代生活,为提升“天下第一庄”的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文化贡献度贡献力量。
河北漫画协会会长冯火、著名书画家韩宝玉、中国服务文化网秘书长顾文华、副秘书长王红向“孔秀”敬献了书画作品。
(图为活动现场,主办方提供)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