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通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现将河北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141项,子项158项)予以公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促进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11月26日,记者从辛集市委宣传部获悉,辛集市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河北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据介绍,为进一步健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有关规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开展了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对全省各地各单位推荐的211个项目进行了评审,确定了河北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150项(子项16…
11月2日,记者从河北省临西县文物保管所获悉,当地吴老官寨村一村民开挖房屋地基坑槽时,发现了一方古代碑刻。根据碑刻上的文字内容,这方碑刻为明代永乐年间净土寺所立,距今有580多年的历史,碑文主要记录了净土寺碧庭瑄禅师的事迹。碑刻残长99厘米、宽83厘米、厚17厘米。碑文有700余字,主要记述了净土寺碧庭瑄禅师剃度出家的时间、师祖、师父的名号。赞扬了他广施善缘、精通佛法的素质修养。据县志记载,石刻碑文中提及的“净土寺”,位于临西县下堡寺境内,始建于唐代,唐代又名开元寺。元朝重修后,更名为净土寺。临…
2019年10月27日,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惠民演出走进河北博物院。来自中国、阿根廷、德国等国家的杂技精英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魔术、手技等精彩节目。2019年10月27日,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惠民演出走进河北博物院。阿根廷艺术家为观众表演《男子高卓舞》。2019年10月27日,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惠民演出走进河北博物院。2019年10月27日,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惠民演出走进河北博物院。2019年10月27日,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惠民演出走进河北博物…
文旅融合照亮杂技艺术未来之路——来自第十一届国际马戏论坛的思考10月26日,作为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重要活动,第十一届国际马戏论坛在石家庄举办。本届吴桥杂技节部分评委、杂技界专家学者、各代表团领队等中外嘉宾汇聚一堂,就杂技马戏艺术和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文旅融合为杂技艺术注入新活力如今,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精神食粮和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杂技艺术也借助于文旅融合而逐渐展露出新…
杂技盛会炫亮百姓节日——写在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即将开幕之际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25日,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将在省会盛大启帷。自1987年举办以来,吴桥杂技节已成长为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世界杂坛盛会,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扩大河北国际知名度、光大河北形象等方面持续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世界知名的河北文化品牌,本届杂技节继续秉持“杂技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这一理念,探索和展现古老而现代的杂技艺术,把亲民、惠民、乐民更加有效地融入赛场内外,积极探索品牌文化活动在促进文…
首次设立吴桥分会场,实行省、市、县联动办节,是本届杂技节的一大亮点。10月22日,记者从沧州市有关方面获悉,沧州、吴桥分会场正在紧张有序筹备中,将以饱满的热情、细致的工作喜迎杂技节“回家”。本届杂技节将在沧州市举办4场展演和一台闭幕式晚会,演出及晚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舞台舞美设计方案完成,确保10月31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杂技团体进场彩排、装台顺利进行。此外,11月3日至6日,沧州市还将举办多场惠民演出和杂技进社区演出。11月6日晚,以诗词为依托,艺术再现京杭运河、沧州杂技前世今生的大型杂技诗…
保定市涞水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透露,日前,该县涞水龙严寺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涞水龙严寺塔(原名:镇江塔),公布年代为辽代,位于涞水县城北偏西11公里的中水东村西,清水河东岸,俗称水东塔。据传,古时此地清水河常有山洪直泻,淹没庄田,为遏其患,修塔镇之,这里山围青翠,水度弯环、杨柳含烟、风景如画,因塔立其中,景色宜人。据介绍,该塔平面呈正方形,边宽2.7米,身呈棱台式,上下收分较小,为七层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14米,从地平面至第一层檐辟一南向拱形券门,由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塔刹由八角形刹座…
9月18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河北省燕赵老字号、古代贡品普查认定经验交流会暨牌匾与证书颁发仪式在石家庄举行。截至目前,河北省共有10项古代贡品、191项燕赵老字号列入保护名录。河北省燕赵老字号、古代贡品普查认定工程,是经河北省委宣传部立项支持的省级宣传文化发展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该工程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之一,并为此成立“中国老字号文化研究中心”,委托河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率先在全国实施开展。该工程自2018年12月启动。经过10个月的系统全面普查,工程取得阶段性成…
9月18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文化中心(吉隆坡)及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冀瓷新韵”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展在中国文化中心(吉隆坡)开幕。这也是该中心举办的首场展览活动。此次展览展现了40件来自河北的陶瓷精品,同时安排了定瓷刻花非遗技艺展示、知识讲座、旅游推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将提供陶瓷与茶道、花艺、书画、香道等结合的四大主题文化体验,向马来西亚民众全面展示河北名窑古瓷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开幕式后,中国文化中心(吉隆坡)还和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委员会签署了文化与旅游合作为主…
8月5日,记者在河北省石家庄河北会堂看到,国家级非遗项目武强年画传承人马习钦经过5次不同颜色的套印,一幅构图匀称饱满、色彩明快舒畅的“狮子滚绣球”年画随即诞生。当日,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开展。在现场,马习钦介绍,武强年画全部为手工制作,采用木板水色套印而成,传承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省级非遗项目阜城剪纸传承人尤金水手拿刻刀在刻版上精细而又快速地刻制,不一会儿,四季平安福、百鸟朝凤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尤金水介绍,阜城剪纸距今已有200多年…
在石家庄市长安区的国翠非遗馆,面塑老师展示面塑制作技艺。绳编老师给西安工业大学的大学生讲解编织技巧。西安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在制作面塑。7月23日,石家庄国翠非遗馆举办“暑期实践学非遗”系列活动,包括面塑、剪纸、脸谱制作、手工编织技艺等非遗项目吸引众多非遗爱好者前来参观体验,在炎炎夏日感受非遗文化,乐享暑期时光。
“吱扭吱扭”“咣当咣当”,纺车和织布机的声音在屋子里响起,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熟练的操作着这些“老物件”,有节奏的声响,让人恍如回到旧时候。如果不是这崭新的房子,还真以为穿越了时空。随着时代的变迁,“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场景已经很难见到,但在河北石家庄赞皇县白草坪村、刘家庄村等部分西部村落,不少村民还传承着这一珍贵的民间手艺,并靠着这门手艺脱贫致富。传承老手艺找到致富路据考证,早在赞皇“万坡顶遗址”的新石器时期,古人已懂得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开始纺棉织布。“赞…
赞皇县文化扶贫产业园暨原村非遗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赞皇县文化扶贫产业园暨原村非遗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
“快看,这是咱们永清的‘宝贝’---‘抡铁花’,拿手机录下来。”6月14日晚,河北廊坊永清杨家营村热闹非凡,村民在安全区外,正欣赏着民俗表演“铁树银花”。为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永清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举办的“永清县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活动”在杨家营村举办。当天,除了铁树银花表演外,北五道口村音乐善会、白雁口村金叉圣会等民俗项目一一进行了展演。北五道口村音乐善会的传承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典型的北韵禅乐。领乐为管子,主要乐器分文武两部分,文乐部分有管子、笛、笙、云锣;武乐部分有鼓、钹、铙…
6月5日至9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天津美术馆举行,包括北京的料器、天津的泥人张、河北的秸秆扎刻等在内的数十项非遗项目精彩亮相。联展共设置了“非遗项目互释单元”“非遗生活馆”“传习体验区”“学研成果邀请展”“研培成果展”等多个版块,以图片、实物和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演示为主,观众参观体验为辅,立体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风采。在廊坊的非遗项目秸秆扎刻展位上,68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徐艳丰热情地为观众介绍秸秆扎刻艺术…
5月20日,为期两周的“非遗+扶贫”剪纸、布糊画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河北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职教中心举行,来自该县21个乡镇近300名剪纸和布糊画爱好者参加了此项活动。河北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党组书记于占利对学员们提出爱文化、爱人才、爱生活、爱事业、爱学习“五爱”要求。希望大家要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既做脱贫致富的前行人,也做传统技艺的传播者。“这次培训是近年来非遗培训人数最多的一次,机会难得,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互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冬阁表示,作为本次培训班的老师,我…
4月25日-26日,河北省“非遗+扶贫”国家试点交流对话活动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光,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学锋,承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新宇,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杨宪军,以及各市(含定州、辛集、雄安新区)及承德市各县区文化和旅游部门相关同志,“妈妈制造”等“非遗+扶贫”参与企业代表,省内“非遗+扶贫”典型案例代表,媒体代表等近百人参加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实地考察、签约仪式、经验交流三个部分。25日上午,全体人员参观了丰宁县…
由唐山市曲艺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曲艺之春”交流演出专场于3月31日举行。本届“曲艺之春”以乐亭大鼓曲种为交流研讨内容,吸引百余名唐山曲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参与。唐山是曲艺大市,乐亭大鼓是唐山曲艺的支柱品类之一。乐亭大鼓曾与评戏、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2006年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亭大鼓世代相承的传统曲(书)目达三百多个,在现场,30余位演员轮番登场,演唱了乐亭大鼓名段及原创新作,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喝彩不断。据悉,本次活动是唐山市曲…
近日,河北丰宁“非遗+扶贫”、“非遗工坊”、非遗进校园等一系列非遗保护工作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考察团的一致认可,考察团嘉宾代表纷纷“点赞”丰宁非遗。丰宁作为全国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非遗+扶贫”工作体系。为确保“非遗+扶贫”落地,让老百姓真真切切的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2018年以来,丰宁共建立了8个“非遗工坊”。“非遗工坊”邀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周对每个工坊进行培训,让当地贫困人口学习传统工艺或相关技能。目前全年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