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化网 >> 旅游

“太行至尊”藏桃源 绝壁深处有新生

2025-08-07 作者: 李秋云 来源: 访问量:4.83万

在太行山南端晋豫交界地带,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的王莽岭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群山之巅。这里既是地质奇观的天然博物馆,也是人文精神的传承之地,尤其蜿蜒于绝壁之上的挂壁公路,更是太行山脉中最为震撼人心的风景。​

王莽岭的雄奇气象,源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作为南太行的最高峰,王莽岭处在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最险要的位置,1700米的最高海拔与仅300米的低谷形成巨大落差,50余座奇峰高低错落,如利剑般刺破苍穹。“驼鸟峰”“一柱擎天峰”等景观形态各异,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地质断裂造就的嶂石岩地貌,孕育出红岩大峡谷、立体瀑布等壮丽景致,更为云海与日出提供了绝佳的展现舞台。晨光穿透云层时,金辉与红岩绝壁交相辉映,翻腾的云海时而如沧海横流,时而似轻纱漫舞,再伴以山巅的松涛声,共同奏响“太行至尊”的雄浑乐章。​

96%的森林覆盖率,让王莽岭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避暑天堂。夏季22℃的平均气温、每立方厘米8.9万个的负氧离子含量,使其“清凉胜境”的美誉由来已久。金元时期,元好问已誉其为“清凉圣境”;如今,这里更是成为华北地区居民夏日避暑的好去处。​

“随着河北、河南等地高温持续,入晋避暑康养的游客大增,我们景区内的民宿已是一房难求。”王莽岭景区品牌运营负责人说,“当中原地区气温升至40℃时,山上气温只有25℃左右。”

如果说王莽岭的自然之美是天地的馈赠,那么锡崖沟挂壁公路则是人类精神的丰碑。这条7.5公里长的“绝壁天路”,是锡崖沟村民用钢钎、铁锤在千仞绝壁上凿出的奇迹。当地村民三代人耗时30年,在高差600米的悬崖之上,凭借最原始的工具,书写了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传奇。作为南太行挂壁公路的“鼻祖”,它不仅打通了山村与外界连通的通道,更成为“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精神的象征。如今,透过公路上的“崖眼眼”俯瞰,“太行水镇”的江南意趣与绝壁的雄浑气势,共同构成一幅刚柔并济的美丽画卷。​

依托这份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馈赠,太行锡崖沟旅游度假区顺势而生。作为集避暑度假、康养研学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这里既坚守生态底色,又创造性地开发多元业态。当地围绕“探美太行”“峡谷康养”两大主题,以“中国夏养之乡、世界挂壁奇迹”为目标,构建了“太行四美”和“峡谷五养”主题产品体系和住宿、餐饮、购物、节事等六大专项产品。悬崖水镇的烟火气息、挂壁公路研学的探索体验、山泉药浴的康养功效,以及非遗展馆里的文化韵味,让游客在山水之间深切感受太行的独特魅力。

“锡崖沟是典型的太行水乡,既有山的雄壮,又有水的柔美,极具发展康养旅游的天然优势。”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通过回租当地村民安置房,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对房屋进行统一设计装修、统一管理运营,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端康养民宿群。如今,锡崖沟花美时酒店功能完备,正在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服务基地、南太行民俗风物体验地、山水休闲康养度假地。据了解,目前,旅游度假区累计解决就业290余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300余人,有效拉动景区内村集体年增收近500万元,周边农家乐年收入超过8000万元,锡崖沟村仅通过租赁住房一项,年均增收就接近600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文化钱”“旅游饭”带来的生活新面貌。在太行群山中,文旅产业的活力,最终转化为民生福祉,与自然山水共同勾勒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图景。

(图片由吴兰福提供)

上一页: 皇城相府:一座鲜活的历史博物馆 下一页: 看古建、游古村,山西高平“文旅+康养”融出发展好风景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